top of page

GRE 填空你選對了嗎?解析最常被誤導的題型

在 GRE 的填空題中,有些題目看似考單字意思,實際上考的是邏輯與語境判斷能力。今天我們要討論的這題,是一個經常被學生選錯,也在網路上流傳大量錯誤解析的經典例子。


題目如下:

The researcher noted that microbes, although _____, make up far more of the living protoplasm on Earth than all humans, animals and plants combined.

A. invisible

B. omnipresent

C. diminutive

D. ubiquitous

E. minuscule

F. ethereal


這題的正確答案是:C. diminutive 與 E. minuscule。但許多學生會直覺選擇 A. invisible 與 F. ethereal,理由是「微生物是看不見的」;而這篇文章就是要解析:為什麼這樣的思考在 GRE 裡是不夠的,甚至是錯的。


「雖然」句型的本質:語意反差不等於視覺對比

題幹裡的關鍵字是 although。這個字是 GRE 非常愛用的邏輯轉折詞之一。它的功能是表示 前後語意上的反差或對照。那這題的反差是什麼?

前半句說:「微生物雖然 ____」,後半句說:「它們構成的原生質遠多於所有人類、動物與植物的總和」。


請注意,後半句是在講數量或總體貢獻(protoplasm 的量)。因此,前半句的 although 所引導的內容,應該是讓人「對微生物貢獻量感到意外」的特性——這裡講的不是「看不見」,而是「體積小」。


因此,正確答案是:

  • C. diminutive(極小的)

  • E. minuscule(微不足道的、小到幾乎不見)


這兩個字都描述的是「微生物本身很小」,而後面卻說「數量遠遠超過人類動植物」——這才是符合 although 的對比邏輯:體積小卻貢獻大。


常見誤選分析:為什麼 invisible 和 ethereal 不對?

很多學生會選擇 A. invisible 和 F. ethereal,理由大致有兩種:

第一種是覺得「微生物不是看不到嗎?那應該是 invisible 吧?」這是把句子當成生活常識閱讀,而不是邏輯題解。GRE 不是在考你知不知道微生物看不看得到,而是看你能否釐清整句的句意結構。


invisible 的意思是「肉眼看不到的」,這個特徵確實正確,但在這個句子中,它無法形成與「構成大多數原生質」的有力對比。你要問的是:「這個詞,會讓人覺得它『看起來不可能這麼重要』嗎?」看不到不代表不重要,但如果它很小,就真的容易被低估。


第二種誤選是 F. ethereal(飄渺的、無形的)。這個詞雖然也和「不可見」有些關聯,但更多的是形容「抽象、非物質」的存在,如「情感、靈魂、空氣感」,明顯與微生物實際存在的「生物特性」不符。


這就引出 GRE 填空的一個大原則:選項要符合句意的邏輯背景與語境內容,而不是單純符合你對那個詞的記憶印象。


GRE 填空核心策略:從句意推導,不從單字直覺出發

這題不難,但非常適合拿來說明 GRE 填空應該如何正確思考。許多同學在面對這種六選二的題型時,習慣先判斷哪些詞認得、哪些詞看起來順眼,但這是非常危險的做法。


GRE 真正在考的是你對整體句子語境的理解能力。「although」這個詞就是線索,它要求你把前後語義做出「反差性理解」。


這裡的反差是什麼?是「體積很小」→「卻有極大的總量」。如果你選的是「看不見」,那其實你是在用「感官印象」對比「總量」,這種對比在邏輯上是弱的,無法構成「令人意外」的反差效果。


小結:網路上的錯誤解析,為何要特別小心?

這題在網路上流傳了很多「錯誤的選法」,甚至有些網站或討論區給出 A 和 F 作為答案。這也是我們特別寫這篇文章的原因。


許多非專業 GRE 解析,會用「常識理解」取代「語境邏輯」,讓學生覺得只要詞義合理就能選。事實上,GRE 要求的不是生活語感,而是 academic reasoning(學術邏輯判斷)


此外,許多平台為了吸引點閱,只做單字釋義配對,卻不深入句子結構與語用邏輯的分析。這導致學生學到的是「背單字、靠語感」的錯誤策略,在考場上遇到複雜題型自然無法應對。


結語:GRE 是語言考試,更是邏輯思考考試

這道題的真正難度不在單字,而在於你是否具備整句分析的能力。GRE 填空從來不是「詞義對一對」的遊戲,而是「在語境中做出最合理選擇」的推理過程。


面對看似簡單的詞彙對比題,請務必訓練自己從句型結構、邏輯連接詞(如 although, despite, even though)著手,建立屬於 GRE 的解題習慣。


如果你是剛開始準備 GRE 的學生,這篇文章可以當作你理解「語意 vs. 邏輯」的第一步;如果你已經刷題刷到瓶頸,這題也許能提醒你:是不是該從回顧「語境結構」出發,而不只是再背更多單字?


希望這篇教學解析能幫你釐清 GRE 填空常見的錯誤觀念,也讓你在未來遇到類似題型時,更有信心選出正確答案。


如果有GRE相關問題歡迎私訊我們或是加入我們的官方Line帳號: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